其他
【印象武戈】盱眙话中的异读字——阿(乡音乡情)
点击上方印象武戈关注我们
谢谢
盱 眙
xū yí
盱眙的山,盱眙的水,盱眙的山水最绝对;
盱眙的腔,盱眙的调,盱眙的腔调呱呱叫!
盱眙话中的一些异读字
作者:王泽清 | 讲述:武戈
“异读”是:“指一个字在习惯上具有的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……。”(见《现代汉语词典》“异读”条),这里主要以盱城为限,列举一些盱眙话中的异读字。阿作为普通话,“阿”的异读情况可以说最多样,有四五个之多;而作为盱眙话,“阿”本来没有异读,只是一个单韵母“o”的阴平音,如“阿胶”、“阿谀奉承”,再如:“她没得大名字,小名叫阿桃子,长大了就叫顾阿桃。”另,作为词频很高、表感叹语气的“阿弥陀佛”之“阿”,盱眙老百姓无一例外地说“o”的阴平音。但受书面语与外来语的影响,后来出现了异读的“a”音,如“阿Q正传”、“铁臂阿童木”等等,这异读却是普通话的正读。很有趣,有的字的异读存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性;如“阿”,盱眙人曾在一定的时间、场合与条件下说“二”或“哀”音。“老师”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称呼;大中小学里,给学生上课的都是老师。但早先的幼儿园除外;早先,幼儿园里没有“老师”,只有“阿姨”。印象中,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到六十年代初,盱城只有一个幼儿园,那就是“县直机关幼儿园”,其幼儿喊他们的照看者皆为“姓+阿姨”;于其中,一时孩子们“张阿姨”、“刘阿姨”、“宋阿姨”……之声不绝于耳。其“阿”根据不同的语气异为“爱”或“哀”音;初听我以为是“二爷”,心里疑惑怎么这些女性皆是“二爷”?当然,这是盱眙,北京一定是《现代汉语词典》里的读音。溯其源,“阿姨”属古汉语词汇,其“阿”为单韵母“a”音,阴平,第一义为“姨母”(据《汉语大词典》),古诗文中有例子,王献之《东阳帖》有语:“不审阿姨所患得差否?”元好问有诗《姨母陇西君讳日作》,其中有句:“竹马青衫小小郎,阿姨怀袖阿娘香。”后来的引申义皆由其“长辈女性”的内涵为出发点而来,如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中:“弟走从军阿姨死,暮去朝来颜色故。”再如幼儿园里幼儿的照看者。盱眙话的语音中,没有“er”这个音节,“二”、“耳”、“儿”等皆说为“ai”音;至于“阿姨”之“阿”为什么也同于此由“er”变“ai”,这留给专门家去研究吧。盱眙话本来有“a”这个音节的,除了作为感叹词与表感叹的语气助词“啊”以外,其他如“腌臜人了,怎安这样子的哎”之“腌”。很快,我国的幼儿园建设走上了正轨,首先是收归于基础教育领域,得以与小学中学并列为“中小幼”,“阿姨”于是升格为“老师”;“阿”异读为“二”或“哀”、“阿姨”说似“二爷”的历史,结束了。
“致敬经典”:不定期发布,发送经典诗文朗诵“往日掠影”:不定期发布,发送影视、舞台表演视频“以声会友”:不定期发布,发送朋友的文学作品诵读“拙笔抒怀”:不定期发布,发送家人及自己的作品诵读
让我们共同用声音描绘美好的生活!历史内容可点击公众号主页下方菜单浏览!欢迎关注、转载、转发、推介!